点击查看:2020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口腔解剖生理学》考点汇总
三种基本颌位及其关系
牙尖交错位特点:①上下颌牙处于牙尖交错、最广泛、最紧密的接触关系;②大部分人的髁突基本处于下颌窝中央的位置,此时髁突前斜面、关节盘中间带、关节结节后斜面三者之间保持密切接触;③双侧口颌肌群收缩对称、有力,作用协调;④牙尖交错位可重复;⑤牙尖交错位在人的一生中相对稳定,但也是逐渐变化的;⑥该位置是咀嚼肌肌力闭合道的终点。
正中关系:是指下颌不偏左、不偏右,适居正中,髁突位于下颌窝的中央(是最上、最前位),在适当的垂直距离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关系。髁突在下颌窝的中央时,髁突对上颌的位置称为正中关系位。
后退接触位:从牙尖交错位下颌可以向后移动约1mm,此时,前牙不接触,只有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髁突在下颌窝中的位置是下颌的生理最后位,不能再向后退,从此位置下颌可以做侧向运动和单纯铰链运动。
下颌姿势位曾称为息止颌位。当头直立位,口腔在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的时候,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颌牙弓自然分开,从后向前保持着一个楔形间隙,称为息止(牙合)间隙,也称为自由间隙,约为1——3mm。此时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下颌姿势位。
下颌姿势位,严格地说,它不是一个位置,而是一个微小的范围,在上下方向约0.5mm,前后方向约0.3mm。
垂直距离也称为下颌姿势位时的面下1/3高度,临床上以用鼻底到软组织颏下点之间的距离表示。
牙尖交错位与后退接触位(正中关系(牙合))的关系
1)协调关系有两种情况:一是两者为同一位置,约有10%的人从牙尖交错位不能向后退,后退接触位与牙尖交错位为同一位。二是由牙尖交错位保持牙接触向后下退达到后退接触位;或者确定正中关系(牙合)(后退接触位)后能自如地直向前滑动到牙尖交错位(如有偏斜不超过0.5mm),其滑动距离多在0.5——1.0mm,这一距离称为长正中。人群中两位者约占90%。协调关系属生理性关系。
2)非协调关系:即下颌不能自如地由后退接触位(正中关系(牙合))直向前滑动到牙尖交错位,往往在滑动中发生偏斜,这属功能障碍性关系。
两个位置间的距离可随年龄的增加、牙齿的生理性磨耗而逐渐增加,并可能使两个位置由不协调变为协调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