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的两重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种。
按管理层次划分:1.高层管理人员2.中层管理人员3.基层管理人员
按管理领域和专业划分:1.综合管理人员2.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学有以下特点:1.一般性2.综合性3.历史性4.实践性
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就是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泰罗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法约尔出生于法国,是欧洲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梅奥。
决策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
计划,亦称谋划、筹划或规划,是指在工作或行动之前,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与决策,对未来工作或行动作出全面筹划和部署的一系列活动。
计划的基本特征是:1.目的性2.首位性3.普遍性4.实践性5.效率性
计划工作的任务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为什么要做(why),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以及如何做(how),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W1H.
所谓决策,就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的具体内容: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2.决策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
3.决策要做分析评价。
4.决策要进行优选。
5.决策要进行实施的。
决策的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2.决策是管理者的首要工作和基本职能。
3.决策在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战略决策又称宏观决策或全局决策,战术决策也称作微观决策或局部决策。
网络图的编绘规则
1.两个事项(结点)之间,只能出现一个作业。
2.表示作业的箭线之间,不能直接接触。
3.网络图中不能出现循环闭合路线。
4.每个网络图只能有一个起始事项和一个最终事项。
5.设置虚作业只表示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6.尽量采用平行作业和交叉作业。
所谓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形成的系统集合,它有一个特定的目的,由一群人所组成,有一个系统化的结构。
组织的特点:1.组织要有既定目标2.组织要进行分工与合作3.组织要有权债制度。
组织工作是指根据一个组织的目标,将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加以分类和归并,设计出合理的组织结构,配备相应人员,分工授权并进行协调的过程。
所谓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框架,是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1.统一指挥原则2.有效管理幅度原则3.权责对等原则4.柔性经济原则5.精干高效原则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例关系。
组织结构形式
1.直线制组织结构。适用于技术较为简单、业务单纯、规模较小的组织。
2.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对中小企业比较适合。
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适用于采用多元化、国际化经营战略、业务范围比较广、市场范围大的大型组织。
4.矩阵制组织结构。适用于一些需要集中多方面专业人员集体攻关项目或企业。
5.网络结构。
所谓授权就是指上级给予下级一定的权利和责任,使下属在一定的监督下,拥有相当的自主权而行动。
人员配备的原则:1.经济效益原则2.任人唯贤原则3.因事择人原则4.量才使用原则5.程序化、规范化原则6.人事动态平衡原则7.照顾差异原则
组织变革的类型:1.战略性变革2.结构性变革3.流程主导性变革4.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从定义上区别领导与领导者:领导是指挥、带领、引导、鼓励和影响组织成员或群体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领导者是指能够影响他人,并拥有管理权利实现领导活动过程的人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激励人充分发挥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亚布拉罕*马斯洛创立了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
有效的激励方案既能鼓励员工的积极行为,也可以惩罚有害的行为。
管理学之中的控制,是由管理者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或标准进行的测定、衡量和评价,并促使工作既定目标实现的过程或实现更高既定目标的过程。
市场营销控制是对市场营销因素与活动进行组合的控制。4P指:产品、价格、地点、促销。
控制工作的类型:1.前馈控制2.现场控制3.反馈控制控制工作的要求:1.适应性的要求2.及时性要求3.灵活性的要求4.经济性的要求
预算控制系统必须具有灵活性。预算控制系统具有准确性。预算控制系统提供的信息必须客观、及时、精确。
通过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来降低成本的控制就叫成本控制。
创新又城革新或改革。概念包括:1.采用一种新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管理创新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注重性原则4.反向思维原则5.综合交叉原则
管理创新的过程:1.寻找机会阶段2.创意形成阶段3.创意筛选阶段4.创意验证实施阶段。
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不同点在于:信息管理主要侧重于信息的收集、检查、分类、存贮和传输等,对信息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并没有提出多么特殊的要求。而知识管理与此大不相同,要想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使组织内的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保持持续增长的学习力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理念就是创新,而且是持续的创新。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1.学习型精简2.扁平化3.有弹性4.不断创新5.善于学习6.自主管理7.领导者的新角色
简答题
一、何谓目标管理?它的主要特征与基本内容有哪些?
所谓目标管理,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制定、控制和评价管理目标,对全部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特点:1.目标的整体性2.目标的激励性3.重视最终成果4.应变性
基本内容:
1.定总目标和方针。
2.据总目标和方针,自上而下地依次制定单位内部各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
3.委任权限,制定措施,执行目标,并检查目标执行情况,保证目标最终实现。
4.评定成果,表彰奖励。
二、集权与分权的含义、标志及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哪些?授权的益处、授权的基本过程如何?
集权是指在组织系统的较高层次中,决策权要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在组织系统的较低层次中,决策权可一定程度的分散。
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主要有:决策的数量、决策的范围、决策的重要性、决策的审核。
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包括;决策的代价、政策的一致性、组织的规模、组织的成长方式、管理哲学、管理人员的数量及素质、控制技术与手段。
授权可使高层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处理重大问题;授权可以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人在中等压力下工作绩效更佳;可提高下属的士气,增强其责任心,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增长下属的才干,有利于选择和培养管理人员。
授权的基本过程包括:1.任务的分派2.权力的授予3.责任的明确4.监控权的确认
三、何谓沟通?简述沟通的过程?
沟通就是信息交流,又称沟通联络,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或对象作出相应反应的过程。
沟通的过程:1.发送者发出信息2.编码3.媒体4.接受5.反馈
四、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如何克服?
有效沟通的障碍:1.语言障碍2.语义曲解3.心理障碍4.过滤的障碍5.时间压力的障碍6.信息过多的障碍沟通障碍的克服:
1.对所要发送的信息必须有认真的准备
2.尽可能传递有效的信息
3.及时反馈与跟踪
4.增加沟通双方的信任度
5.改善组织结构
6.领导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7.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善于运用非正式沟通
8.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对沟通的影响
五、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的含义与优缺点是什么?
前馈控制:是一种面向未来积极预防的控制。优点:1.防患于未然2.不易造成冲突3.适用范围广泛。缺点:主要是资源、精力投入较大,正确运用相当复杂,一旦失效,就会造成控制系统的性能变化。
现场控制:是一种发生在执行过程中的控制。优点:1.由于指导及时,因而可减少损失,具有指导职能与及时效果;2.可提高工作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缺点:1.受管理者时间、经理、业务水平的制约;2.现场控制的应用范围较小;3.易形成心理上的对立。
反馈控制:是一种针对结果的控制。优点:便于总结规律,为下一步工作的实施创造条件;不断地进行信息反馈,有利于实现良性循环,提高效率。缺点:实施措施前,偏差已产生,时间已滞后。
六、什么是柔性管理?内容有哪些?
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灵活管理模式,它要求企业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和灵活的,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市场导向的快速变化的,信息沟通是畅通的和便捷的,人的积极性得到最大发挥,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反应和调整管理。
柔性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新模式,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新实践。
柔性管理的内容:
1.强调感情管理、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力资源开发。
2.强调组织的柔性化
3.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
4.强调营销的柔性化
5.强调生产的柔性化
6.强调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
7.强调视觉标识管理
七、什么是危机管理?有效的危机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危机管理是指个人或组织为防范危机、预测危机、规避危机、化解危机、渡过危机、摆脱危机、减轻危机损害,或有意识利用危机等等,所采取的管理行为的总称。
危机管理的原则:
1.预防第一原则
2.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3.全局利益优先原则
4.主动面对原则
5.快速反应原则
6.统一对外原则
7.真诚坦率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