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冷脓肿可出现于
A.口底多间隙感染
B.结核性淋巴结炎
C.化脓性淋巴结炎
D.腐败坏死性蜂窝组织炎
E.化脓性下颌下腺炎
【答案】B
【解析】骨结核病变炎症波及周围组织时,淋巴结可彼此粘连成团,或与皮肤粘连。皮肤表面无红、热及明显压痛,扪之有波动感。此种液化现象称为冷脓肿。
22.下列关于面部疖痈的治疗方法中,正确的是
A.局部热敷
B.苯酚、硝酸银烧灼
C.高渗盐水纱布局部持续湿敷
D.挤压、挑刺,以利于引流
E.溃破后立即停止局部湿敷
【答案】C
【解析】痈的局部治疗宜用高渗盐水或含抗生素的盐水纱布局部持续湿敷,可促进早期痈的局限、软化和穿破。已溃破或切开引流后,局部仍应以高渗盐水纱布持续湿敷,可收良好的提脓效果,但已脓污的盐水纱布应及时更换,湿敷一般应持续到脓液消失、创面趋于平复为止。过早停止湿敷,可因脓道阻塞而使病情反复加重。
23.以下在口腔颌面部感染中,最易发生全身并发症的是
A.颊间隙感染
B.急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C.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D.智齿冠周炎
E.面部疖痈
【答案】E
【解析】在口腔颌面部感染中面部疖痈最易发生全身并发症。这是由于疖痈的病原菌毒力较强,上唇与鼻部“危险三角区”内的静脉又常无瓣膜,颜面表情肌和唇部的生理性运动易使感染扩散等因素所致。
24.下列哪项不属于切开引流的要求
A.切口位置应在脓腔的重力低位,以使引流道短、通畅、容易维持
B.切口瘢痕隐蔽,长度以能保证引流通畅为准则
C.颜面脓肿应顺皮纹方向切开,勿损伤面神经、血管和唾液腺导管等
D.一般切开至黏膜下或皮下即可
E.按脓肿位置用手术刀直达脓腔后再锐性分离扩大创口
【答案】E
【解析】切开引流的要求:①为达到按体位自然引流,切口位置应在脓腔的重力低位,以使引流道短、通畅、容易维持。②切口瘢痕隐蔽,切口长度取决于脓肿部位的深浅与脓肿的大小,以能保证引流通畅为准则;一般应尽力选用口内引流。颜面脓肿应顺皮纹方向切开,勿损伤重要解剖结构,如面神经、血管和唾液腺导管等。③一般切开至黏膜下或皮下即可,按脓肿位置用血管钳直达脓腔后再钝分离扩大创口;应避免在不同组织层次中形成多处假通道,以保证引流通畅。④手术操作应准确轻柔。颜面危险三角区的脓肿切开后,严禁挤压,以防感染扩散。
25.不属于口腔颌面部感染局部症状表现的是
A.炎症急性期,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引流区淋巴结肿痛等典型症状
B.炎症累及咀嚼肌部位导致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C.腐败坏死性蜂窝组织炎的局部皮肤呈明显凹陷性水肿,可触及捻发音
D.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核左移
E.感染的慢性期,局部形成较硬的炎性浸润块,或形成长期排脓的窦(瘘)口
【答案】D
【解析】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局部症状:化脓性炎症的急性期,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引流区淋巴结肿痛等典型症状。炎症累及咀嚼肌部位导致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如病变位于口底、舌根、咽旁,可有进食、吞咽、语言甚至呼吸困难。腐败坏死性蜂窝组织炎的局部皮肤呈弥漫性水肿、紫红或灰白、无弹性,呈明显凹陷性水肿,由于组织间隙有气体产生可触及捻发音。感染的慢性期,局部形成较硬的炎性浸润块,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或形成长期排脓的窦(瘘)口。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或治疗不彻底时,慢性感染可再度急性发作。
26.口腔颌面部由于微生物感染产生的脓液形状或者颜色正确的是
A.链球菌一般为淡黄色黏稠脓液
B.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黄色稀薄脓液
C.链球菌有时因为溶血而使稀薄的脓液呈现褐色
D.绿脓杆菌的典型脓液为墨绿色
E.绿脓杆菌的典型脓液质地为稀薄、灰白或灰褐色脓液
【答案】C
【解析】当急性炎症局限成脓肿后,由于主要感染菌种的不同,其脓液性状也有差异,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黄色黏稠脓液;链球菌一般为淡黄稀薄脓液,有时由于溶血而呈褐色;绿脓杆菌的典型脓液为翠绿色,稍黏稠,有酸臭味;混合细菌感染则为灰白或灰褐色脓液,有明显的腐败坏死臭味。
27.口底多间隙感染一般是指
A.双侧下颌下、舌下间隙同时受累
B.双侧下颌下、颏下间隙同时受累
C.双侧舌下、颏下间隙同时受累
D.双侧下颌下、舌下、颏下间隙同时受累
E.双侧下颌下、舌下、翼下颌间隙同时受累
【答案】D
【解析】口底多间隙感染一般指双侧下颌下、舌下以及颏下间隙同时受累。
28.下颌智齿冠周炎沿下颌支外侧面向后可形成
A.翼颌间隙感染
B.颌下间隙感染
C.咽旁间隙感染
D.咬肌间隙感染
E.口底蜂窝织炎
【答案】D
【解析】咬肌间隙感染来源主要来自下颌智牙冠周炎及下颌磨牙的根尖周炎扩散而进入咬肌间隙;也可来源于磨牙后三角区黏膜的感染;相邻间隙如颞下间隙感染的扩散;偶有因化脓性腮腺炎波及者。
29.感染形成脓肿时面部肿胀明显,但脓肿难以自行溃破,不易发现波动感的间隙为
A.咬肌间隙
B.眶下间隙
C.口底多间隙
D.下颌下间隙
E.颞间隙感染
【答案】A
【解析】咬肌间隙感染的典型症状是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充血、压痛,伴明显开口受限。由于咬肌肥厚坚实,脓肿难以自行溃破,也不易触到波动感。若炎症在一周以下,压痛点局限或有凹陷性水肿,经穿刺有脓液时,应行切开引流,否则由于长期脓液蓄积,易形成下颌骨升支部的边缘性骨髓炎。
30.颌面部放线菌病软组织好发部位多见于
A.颊部
B.舌部
C.颈部
D.下颌下
E.腮腺咬肌区
【答案】E
【解析】颌面部放线菌病临床表现:以20~45岁的男性多见。发生于面颈部的放线菌病占全身的60%以上。颌面部放线菌病主要发生于面部软组织,软组织与颌骨同时受累者仅占20%。软组织好发部位以腮腺咬肌区为多,其次是下颌下、颈、舌及颊部;颌骨的放线菌病则以下颌角及下颌支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