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吧

社会工作者

考试吧>社工考试>社工考试答案>正文
2021年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考试真题答案(11-20题)
考试吧 2021-11-12 18:15:22 评论(0)条

2021年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考试真题答案(11-20题)

  11,陈女士因手术造成严重后遗症,情绪变得焦虑、暴躁,她认为是医院手术失误给理她造成了伤害。但医院认为在手术前已告知风险,陈女士家属也签署了同意书,陈女士感到十分委屈,向该院医务社会工作部的社会工作者大刘求助,希望大刘能帮助她“讨回公道”此时,大刘面临的伦理议题主要是( )

  A.双重关系

  B.隐私保密

  C.知情同意

  D.当事人自决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双重关系。即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也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异常重要。社会工作者在处理家庭、邻里等矛盾时,往往会遇到情、理、法之间的纠葛,如何正确和有效地区分人情、法制与规定的影响及后果,常常使社会工作者陷入困境。

  12.关于人类需要层次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ERG理论强调需要层次的先后顺序

  B.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个人的意识和行为

  C.生存性需要包括阳光、空气、水、火、食物和医疗

  D.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认为人类不存在客观需要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马斯洛认为,只有基本满足了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高级需要出现之后,低级需要仍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减弱了。B正确。ERG 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它并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A错误。按人们对需要的迫切程度来划分,人的需要可分为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生存性需要是指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如阳光、空气、水、食物等。发展性需要是人们平等、自由地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C错误。莱恩·多亚尔 和伊恩·高夫认为人类存在共同的、客观的需要,他们把人类的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中介需要。D错误。

  13,20岁的小敏被医生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但她拒绝配合治疗。在与社会工作者的一次谈话中,小敏说:“我只是不吃饭,我没有神经性厌食症,医生都是胡说的,你看那些模特,都那么瘦,多健康时尚啊!”小敏的上述说法反映出她对自已行为判断的依据是( ) 。

  A.统计学标准

  B.行为适应性标准

  C.个人主观体验

  D.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正常行为与偏差行为的划分标准。(1)统计学标准。大多数人相似或一致的行为在统计学上被认为是正常的,如果偏离统计上的正常值则会被认为是偏差行为。 (2) 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如果个人的行为符合当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该行为就是正常的,否则就被视为是有偏差的行为。(3) 行为适应性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就是适应性行为 如果由于器质或功能的缺陷使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带来不适,则被认为行为产生偏差。(4) 个人主观体验。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某种行为是正常还是偏差的判当然这种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其标准因人而异,即不同的观察者有不同评定行为的标准。应该说明的是,这些划分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认识的深入,这些标准也会发生变化。题中小敏觉得自己没有患病,并且觉得瘦是健康时尚,这是个人主观体验。C正确。

  14.小明是初一学生,班主任张老师发现他比较胆小,学习中遇到困难总是采取逃避的态度。张老师通过家访了解到小明父亲是一名客车司机,常年在外跑长途,对小明要求严苛,小明母亲包揽了小明的生活,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小明的家庭教养模式属于( )。

  A.民主型

  B.支配型

  C.娇纵型

  D.冲突型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支配型家庭教养模式。家长过分溺爱与严加管束结合,构成支配型家庭教养模式。在这种家庭中,家长在生活方面对子女无微不至,在学习上严加管理。一方面是过度保护,包揽生活中的一切;一方面又期望过高。这种方式容易使孩子形成怯懦胆小、意志薄弱、既娇且骄、清高孤傲等个'性心理特征。题中父亲对小明要求严苛,母亲则包揽生活,无微不至,是支配型教养模式。

  15.某校发生一起高年级学生欺负低年级学生的事件,给低年级学生乱起外号,钱物,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并开始调查。此类学生的行为属于( )

  A.本能行为

  B.利己行为

  C.偏差行为

  D.犯罪行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行为的类型。从起源看可以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根据行为对社会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可以将人的社会行为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按照行为是否符合正常模式和社会规范,可将行为划分为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正常行为是指符合社会规范和正常模式的行为 偏差行为是指显著异于常态而妨碍个人正常生活适应的行为。因为社会规范和正常模式是相对的,因此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区分也具有相对性。BD不属于类型范围,排除。本能行为来自遗传,是一类不需要学习就可以出现的定型的行为模式,如吮吸、爬行等,A错误。

  16.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进行网上购物,越来越频繁地使用移动支付,这些与互联网紧密相连的活动重塑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上述变化说明( )

  A.个人行为也可以改变社会环境

  B.人类行为对社会环境影响更大

  C.人类行为受遗传因素影响更大

  D.社会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行为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社会环境为人的行为提供了参照标准。参照群体不是社会成员生活于其中的群体, 而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参照群体是人们进行比较和评价的标准,从而 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实际上,能够起到参照作用的不只是社会群体,还包括阶级、阶 层、社会集团以及其他个体。通过参照和比较,人们会产生对自己的满意或不满意的评 价,会产生成就感、满足感或自卑感。同时,参照和比较也会产生社会公平感或相对剥 夺感。通过参照和比较而产生的这些认识和心理感觉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满意的评价将 鼓励人们按照常规去处理自己的行为,不满意的评价或者激励起人们的竞争、奋斗以致 反抗,或者压抑个人的积极冲动,而形成心理忧郁,影响其心理健康。

  17.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5岁以后的儿童看重法律的效力,同时也认为法律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儿童的道德发展中,这一阶段是()。

  A.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B.普遍性伦理准则阶段

  C.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D.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道德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断已超出世俗的法律 与权威的标准,而是有了更普遍的认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 。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 的,是一种社会契约 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 但同时认 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 律的规定 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18.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反展有重要影响。根据费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防卫机制的功能是( )。

  A.察觉潜意识经验

  B.满足本我欲求

  C.决定个人的行为

  D.缓解内在冲突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当个人的本我欲望违反超我的原则时,自我就发出警告,内部出现无法接受的冲突。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包括害怕失去所爱、害怕失去所爱之人对自己的爱、害怕惩罚等。防卫机制是自我为了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所采取的方法,包括阻挠或掩饰不被允许的或不被赞同的欲望以减少内心冲突。防卫机制是一种自我调适的方法,包括正向和负向的。

  19.大学一年级学生小林第一学期学期城里中等。他觉得没有达到自己刚上大学时设立的“保持成绩优秀”的目标,因此很失望,同时担心自己缺乏大学学业所要求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学期小林发现自己上课时经常走神,不能完全跟上课程进度,他越来越担心自己“这样下去要挂科了”,更加觉得自己”真的不会主动学习”。社会工作者在得知小林的状态后,根据认知行为理论为小林提供帮助,其适宜的做法是( )。

  A. 帮助小林看到学业挫折带给他的独特感悟和磨练

  B. 建议小林呼吁学校修改必修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

  C. 询问小林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怀疑自己能力的想法

  D.请小林回顾从小按照家长和老师的安排被动学习的经历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认知行为理论。认知学派认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当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认知对个人的行动进行解读,这种解读直接影响着个体是否最终采取行动。因此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就要先改变他的认知。A项属于存在主义理论的观点。B做法错误,为无关项。D项属于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故本题选C。

  20.残障人士的生存和发展与其所处环境有密切关系,根据系统理论对环境的划分,残障人士所面对的宏观环境是指( )。

  A.传统观念中对残障人士的看法

  B.服务残障人士的社会工作机构

  C.家庭住房内部无障碍设施状况

  D.在社交网络结识的其他残障人士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将个人所面对并能够认知的外在环境划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微观环境是指个人日常生活于其中,可以直接与其互动,并对个人的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和物质环境,CD属于微观层面。中观环境是指居于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之间的,一般包括志愿组正式组织、社会福利机构、医院、工作场所、工会等组织,B属于中观层面。宏观环境是指个人生长于其中的整个文化系统,诸如语言、住宅、科技、习俗、法律规章制度等,A符合。

扫描/长按二维码帮助社工考试通关
了解社工考试报名时间
下载10页精华点题讲义
下载历年社工真题试卷
了解社工最新报考指南

微信搜索"万题库社工学习工坊"也可获得社工证书!

展开全文
评论(0条) 发表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m.566.com)北京美满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8MA01WU311X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