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预估
1、目的:
(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服务对象的背景材料、所处环境;问题发生与持续的时间,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服务对象对问题的实际感受;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与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与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服务对象内外的资源,能力与优势;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与内容;
2、任务:
(1)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性质、成因、程度及其影响
(2)了解服务对象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包含人格特征、能力、优劣势
(3)了解服务对象与环境互动的状况,及其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和改变的功力与能力
(4)了解服务对象对所处的环境系统的状况,找出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3、预估的基本步骤:
(1)收集资料
个人资料的收集:
个人基本资料:年龄、简历、社会地位等;
个人的主观经验: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感受等;
解决问题的动机:是否有不适、希望改变;
生理、情感与智慧的功能发挥:健康水平、情绪管理、认知能力
环境资料的收集:
家庭状况:家庭成员基本情况、成员的角色与互动、家庭规则、沟通方式、家庭关系、家庭决策
社会环境:社会支持系统、社会网络环境
资料收集的方法:
①询问(会谈、角色扮演、问卷)
②咨询(专家、其他工作者)
③观察(参与、非参与)
④家访、利用已有资料(转介资料)
(2)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
①排列次序(顺序和重要性对资料进行排序);
②发现问题(识别资料间的关系或形态,发现其逻辑关系);
③识别原因(将那些形成问题或者以缓解问题的因素找出来);
④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3)认定问题
①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
②描述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及发生的原因;
③描述服务对象的处境及其社会系统的情况;
④探究服务对象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
⑤描述服务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
⑥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源状况。
(4)撰写预估报告:
报告应注意的问题:确定读者、确定使用材料、有意义、事实与判断分开、语言简洁;
评估报告的结构:基本资料和事实、专业判断;
4、主要方法:
(1)社会历史报告;
(2)家庭结构图;
(3)社会生态系统图;
(4)社会网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