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
1.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 波;室性心动过速:≥3个宽大畸形QRS 波;房颤P 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f波;室颤:QRS 波与T 波消失,呈无规则的波浪状曲线。
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栓子来自左心房,易发生脑栓塞;二尖瓣狭窄:劳力(最常见);体征是“二尖瓣面容”,口唇及双额发绀。性呼吸困难
3.心绞痛: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胸痛+活动,情绪激动+疼痛持续时间短+ 含服硝酸甘油缓解。
治疗为去除诱因,使用扩冠状动脉血管药物(硝酸酯类),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
4.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 胸骨后剧痛+ 持续时间长+ 硝酸甘油作用不明显。治疗为再灌注心肌,抗栓,缓解疼痛。
5.高血压治疗:①高血压患者低盐饮食:<6g/d;②高血压急症时首选硝普钠静脉滴注;③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应降至140/90mmHg,老年人(≥65 岁)可控制在150/90mmHg,一般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目标<130/80mmHg.
6.急性心力衰竭(最常见:左心衰)临床表现:突发严重呼困+咳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十强迫端坐位;双肺布满湿啰音和哮鸣音、舒张期奔马律、第二心音亢进。
7.急性心力衰竭治疗原则:端坐位,腿下垂;吗啡镇静(2.5~5mg);利尿剂呋塞米(20~40mg);高流量(6~8L/min),20%~30%乙醇湿化;四肢轮流结扎。
8.左心衰(肺淤血)临床表现:劳力性呼困难(最早);阵发性夜间呼困难(最典型)急交替脉(特征性体征)。性肺水肿(最严重);
9.右心衰(体循环瘀血)临床表现:下肢水肿+肝大、颈静脉怒张十发绀;特征性体征: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10.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原则:减轻心脏负担;①半卧位或端坐位;②应用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注意预防低钾血症);③洋地黄类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常用药:地高辛、西地兰)。
11.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与腹痛。有疼痛一便意一便后缓解的规律,多伴有里急后重。高热多提示有并发症或急性暴发型。
12.急性肾小球肾炎:高峰年龄为2~6岁,男性多于女性。水肿为首发症状,可出现一过性的轻、中度高血压,严重高血压较少见。
13.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中年男性多见。蛋白尿:必有表现;血尿:多为镜下血尿;有倦怠、食欲减退、腰膝酸软等非特异性症状。
14.慢性肾小球肾炎:容量依赖型高血压首选利尿药,如氢氯噻嗪;肾素依赖型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贝拉普利。既降压也减尿蛋白。
15.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大量蛋白尿(24h尿蛋白>3.5g/d);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g/L);水肿(最突出体征,低蛋白血症是主因);高脂血症。
16.肾病综合征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首选),原则为起始足量,缓慢减药和长期维持。常用泼尼松,始量为1mg/(kg·d),8~12周后每2周减少原用量的10%,当减至20mgd 时,应更加缓慢减量;最后以最小有效剂量(10mg/d)维持半年左右;细胞毒性药物:常用环磷酰胺。
17.急性肾盂肾炎主要表现为尿路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及下腹部不适、腰痛、肾区叩击痛,尿中白细胞数每高倍镜视野>5 个(脓尿)。
18.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最早期、最常见);心血管→高血压、心力衰竭(常见死因);血液系统→肾性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呼吸系统→气促、酸中毒致呼吸深长;皮肤瘙痒一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皮下组织钙化有关。
19.慢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可出现:“三高、三低”即高钾、高磷、高镁;低钠、低钙、低氯。多尿期为低钠、低钾。
20.高钾血症是急性肾损伤主要死因之一。急性肾损伤治疗的原则:早期识别,及时干预,以避免肾脏进一步损伤,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适当营养支持,积极防治并发症并适时肾脏替代治疗。
21.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贫血首发症状:红细胞减少;发热病最常见的症状、感染死亡最常见:成熟粒细胞缺乏;出血:血小板减少。
22.急性白血病治疗原则:防止感染→继发感染是白血病病人主要死亡原因;防治出血→血小板低者可输单采血小板悬液,保持血小板计数>20x109/L;防治高尿酸性肾病一多饮水,口服别嘌醇;改善贫血→白细胞淤滞症不宜立即输注红细胞;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DA 方案);长春新碱+泼尼松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VP 方案)。
2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①慢性期:巨脾最突出的体征;②加速期:不明原因发热、骨关节痛;③急变期:多数为急粒变。
24.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淋巴结肿大首发症状,疲乏、无力,呼吸道感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5.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表现:高代谢症:疲乏无力、多汗、怕热、低热、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加重;心律失常:房颤多见,脉压增大;甲状腺肿大: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质地中等,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有震颤及杂音;突眼征:单纯性突眼+浸润性突眼。
26.甲状腺危象:短期内大量T3、T4 释放入血;高热(体温>39℃),心动过速(140 次/分以上)、呕吐、大汗、休克、烦躁、意识障碍等。
27.甲状腺危象的防治:抑制甲状腺素合成(丙硫氧嘧啶)、抑制已合成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复方碘)。
28.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表现:基础代谢率降低综合征。严重者可发生黏液性水肿、昏迷。
29.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治疗原则:替代治疗、常用左甲状腺素口服(预防黏液性水肿昏迷)。
30.皮质醇增多症临床表现:脂肪代谢障碍(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四肢瘦小)、蛋白质代谢障碍(负氮平衡、皮肤紫纹)高血压水肿。
31.糖尿病临床表现:代谢素乱综合征一“三多一少”(多尿、烦躁、多饮、多食、消瘦)糖尿病足、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等。
32.糖尿病并发症: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酮↑、尿酮体↑、代谢性酸中毒、深大呼吸,呼吸烂苹果味;②高渗高血糖综合征:高血糖、高渗透压、脱水、无明显酮症、嗜睡、幻觉等精神症状;③大血管病变(最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肢动脉硬化-2 型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等;④微血管病变(特异性):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基膜增厚、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1型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一糖尿病肾病)。
33.糖尿病治疗原则:①口服降糖药:磺脲类的格列本脲(餐前半小时);双胍类的二甲双胍(餐中或餐后);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阿卡波糖(与第一口饭同服);②DKA:胰岛素,大量补液(关键),补钾,纠正酸中毒。
34.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全身发热、蝶形红斑(典型)、盘状红斑、血管炎性皮损、手指末和甲周红斑;骨关节和肌肉痛(游走性、对称性疼痛,一般不引起畸形);肾(几乎所有患者肾脏受累,慢性肾衰竭是常见的死亡原因)。
35.类风湿关节炎②临床表现:晨僵:判断病情活动度的指标;多成对称性:腕、掌指关节、近端指关节;类风湿结节是本病较特异的皮肤表现。
36.有机磷中毒临床表现:毒蕈碱样症状(最早出现,头晕、头痛、多汗、流涎,瞳孔针尖样大小等,严重时出现肺水肿)、烟碱样症状(从眼睑面部舌肌开始,至四肢全身肌肉抽搐,呼吸衰竭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37.有机磷中毒治疗原则:口服中毒→①洗胃,2% 碳酸氢钠溶液(敌百虫忌用)、1∶5000高锰酸钾(乐果禁用),②皮肤吸收(立即脱去衣物,用肥皂水反复清洗污染皮肤;禁用热水或乙醇擦洗);③吸氧;药物处理:毒碱样症状(阿托品:早期、足量使用,达到阿托品化)、烟碱样症状(胆碱酯酶复能剂:解磷定、氯磷定和双复磷)。
38.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临床表现:轻度中毒(头晕、头痛、四肢无力、心悸)、中度中毒(浅昏迷、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重度中毒 (抑制、肺水肿、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去大脑皮质状态)。
39.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治疗原则: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吸氧(轻度:5 ~10L/min;中、重度:高压氧)。药物处理:脑水肿使用20%甘露醇溶液250mL。
40.中暑临床表现:①先兆中暑:大量出汗、口渴、头晕头昏、胸闷、全身疲乏,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37.5°℃),②轻度中暑:体温升高到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全身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率增快等周围循环衰竭;③重度中暑:热射病:高热、抽搐、昏迷、多器官功能损害;热痉挛:四肢无力、肌肉痉挛,腓肠肌痉挛多见:热衰竭:多汗、疲乏、无力、眩晕、恶心、呕吐、头痛。可有明显脱水征,体温可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日射病: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呕吐、烦躁不安。
4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疗原则:抗菌药(青霉素)+对症治疗(纠正酸中毒、防止脑水肿、抗休克等)+药物预防(磺胺药)
42.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病临床表现:迟缓性瘫痪(首发为四肢对称性迟缓性无力;远心端向近心端发展;呼吸麻痹是主要死因);感觉障碍(手套样、袜套样感觉,减退或消失);脑神经损伤(成人:周围性面瘫;儿童:延麻痹)。
43.癫痫部分性发作:最常见的类型,单纯发作<1min,突发突止,无意识障碍。治疗首选卡马西平。
↓↓点击下方链接领取[主管护师]真题/考点/模拟题等资料>>>





万题库下载丨微信搜"万题库护师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