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体重
解析: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可敏感反映小儿营养状况。
2、C.5-6个月
解析:小儿5-6个月时唾液分泌更为显著,且尚不能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唾液,所以常出现生理性流涎。
3、B.间歇性跛行
解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处于局部缺血期,以感觉和皮肤色泽改变为主,会出现肢端发凉、怕冷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因此早期典型症状是间歇性跛行。
4、C.超声心动图检查
解析:原文表明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明确和量化诊断二尖瓣狭窄最可靠方法,所以答案是超声心动图检查。
5、 B.自身免疫缺陷
解析: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涉及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受精神长期过度紧张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作用、血管内皮系统生成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及胰岛素抵抗所致高胰岛素血症,但未涉及自身免疫缺陷。
6、B.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解析: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胃酸和胃蛋白酶自身消化作用的结果,胃蛋白酶活性依赖胃酸,胃酸是溃疡形成的直接原因,所以损伤因素主要指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7、C.II度轻
解析:子宫脱垂度轻型的标准为宫颈脱出阴道口外,宫体仍在阴道内,该农妇宫颈已脱出至阴道口外,子宫在阴道内,符合度轻型的表现。
8、 .厌氧菌
解析:产妇生殖道内有大量的病原体,以厌氧菌占优势。
9、A.食管
解析:食管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无浆膜层,所以答案是食管。
10、D.3周以内
解析:外科感染按病变进程分类,急性感染病程多在3周以内。
11、C.0℃~4℃
解析:从器官切取时即开始保存器官的低温状态。主要有单纯低温保存法、持续低温机械灌注法和冷冻保存法等。目前临床大多采用单纯低温保存法,用特制的0~4℃器官灌洗液经血管系统对供者器官进行冷灌洗,将灌洗的压力保持在5.9~9.8kPa(60~100cmH₂O),使供者器官的中心温度迅速均匀降温,然后将其置于软性容器中,浸没并保存于0~4℃保存液中直至移植。
12、E.2~3天
解析:书籍原文表明乳房自我检查最好在月经结束后的2-3日或选在月经周期的第7-10日,选项E符合月经结束后2-3天的要求。
13、C.60%
解析:成年男性液体总量占体重的60%。
14、B.米汤
解析:6个月小儿胰淀粉酶活性较低,消化淀粉类食物能力有限,但可以接受一些简单的淀粉类辅食。可引入的食物包括含铁配方的米粉。米汤是较易消化的淀粉类食物,适合6个月小儿。
15、E.二尖瓣
解析: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最常累及二尖瓣,主动脉瓣次之,三尖瓣少见,肺动脉瓣极为罕见,所以患风湿热且病变侵犯到心脏时,最有可能受累的瓣膜是二尖瓣。
16、A.儿童及青年人
解析: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人群为儿童和青年人,与选项A表述一致。
17、C.空腹血糖测定
解析: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和/或空腹血糖≥7.0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所以空腹血糖测定可用于确诊糖尿病。
18、E.百白破三联混合疫苗
解析:按照儿童计划免疫程序,百白破三联混合疫苗在3、4、5月龄时分别接种一剂。乙肝疫苗在出生后24小时内、1个月、6个月接种;卡介苗在出生时接种;脊灰疫苗在2、3、4月龄及4周岁接种;麻疹疫苗在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接种。所以5个月女婴此时需要接种的疫苗是百白破三联混合疫苗。
19、D.发病24小时后见低密度影
解析:脑梗死后24小时后脑梗死区会出现低密度灶,即发病24小时后可见低密度影。
20、C.发病后即可见高密度影
解析:CT可早期发现脑出血,发病后即刻出现边界清楚的高密度影像。
21、A.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解析:有机磷杀虫药的主要毒性是抑制胆碱酯酶,使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乙酰胆碱积聚,引发一系列中毒症状,因此主要毒理作用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22、B.CO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不能携带氧气的碳氧血红蛋白
解析: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因CO与血红蛋白亲和力大且碳氧血红蛋白解离慢,易蓄积,而碳氧血红蛋白不能携带氧气,从而导致组织和细胞缺氧,这就是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机制。
23、 C.70~200mmH2O
解析:原文明确指出成年人颅内压正常值为70~200mmH2O,所以答案选C。
24、 A.低钾血症
解析: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电解质紊乱常呈现“三高三低”的特征,即高钾、高磷、高镁、低钠、低钙、低氯血症,因此低钾血症不常见。
25、B.未分化小细胞癌
解析:小细胞未分化癌是肺癌中恶性度最高的一种,所以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组织类型是未分化小细胞癌。
26、C.A组链球菌
解析:风湿热发病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关,A组链球菌符合这一病原体特征。
27、D.CVP
解析:中心静脉压(CVP)可测定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的压力,能评估血容量、右心前负荷及右心功能,而其他选项,BP(血压)主要反映循环系统压力;CO(心排血量)是监测左心功能的指标;PAP(肺动脉压)反映肺动脉的压力情况;PAWP(肺动脉楔压)主要反映左心室功能和血容量是否充足,均不符合评估血容量及右心功能这一要求。
28、D.心排血量
解析:心排血量指每分钟心脏射血量,由心脏每搏排出量与心率相乘而得,是监测左心功能的最重要指标。
29、D.环状软骨
解析:原文指出以环状软骨为界划分上、下呼吸道,因此答案是环状软骨。
30、C.呼吸道感染
解析:呼吸道感染是呼吸衰竭最常见的诱因,Ⅱ型呼吸衰竭属于呼吸衰竭,因此引起Ⅱ型呼吸衰竭最常见的诱因是呼吸道感染。
31A.水源传播
解析:伤寒杆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粪、尿排出,经污染的水、食物等消化道途径传播,且水源污染是重要传播途径,可引发暴发流行,所以伤寒最主要传播途径是水源传播。
32、C.回盲部
解析:结核分枝杆菌入侵肠道后,多在回盲部引起结核病变,故肠结核好发部位是回盲部。
33、A.6个月以内婴儿
解析:原文表明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所以答案是A。
34、E.粪-口传播
解析: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经粪-口途径传播,即被粪便中病菌污染的食物、水或手,经口感染。
35、A.呼吸道传播
解析:水痘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空气飞沫传播是呼吸道传播的一种方式,所以水痘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传播。
36、A.螺旋形骨折
解析:不稳定性骨折包括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所以螺旋形骨折属于不稳定性骨折。
37.D.青枝骨折
解析:原文表明不完全骨折依骨折形态分为青枝骨折、裂缝骨折等,所以青枝骨折属于不完全骨折。
38.E.病理性骨折
解析:病理性骨折是骨骼本身有病变,受轻微外力就会发生骨折,骨结核属于骨骼病变,所以骨结核引起的骨折为病理性骨折。
关注【万题库护师考试】公众号
立即进行考后估分对答案
↓↓点击下方链接领取[主管护师]真题/考点/模拟题等资料>>>





万题库下载丨微信搜"万题库护师考试"